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媒体采访团赴揭阳开展专题采访 记录“百千万工程”里的莞揭实践
  发布日期:2023-11-22

  东莞市黄江镇、东莞市公安局组团对口帮扶揭阳市地都镇。近年来,地都镇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借助东莞驻镇帮镇扶村力量,加快建设培育一批“百千万工程”示范项目,激活地都镇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有效实现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

注入东莞力量 科技赋能“南美白对虾”养殖

  地都镇致力于延伸水产品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产销一条龙”的水产养殖产业,擦亮“地都白对虾养殖”的特色农业品牌,让餐桌上的美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1月21日下午,媒体考察团一行来到了地都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及产研基地,了解该地水产发展情况。

  走进棚内,棚内的热空气携带着水泵迸出的水珠扑面而来。棚外温度24°C,棚内温度比棚外高4°C左右。据介绍,南美白对虾在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适宜水温一般为25~32℃,最适合生长,这种大棚内养出来的虾比散养的虾,肉质更脆甜。

  揭阳市润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云忠捞起仅有一个月大的小虾向媒体考察团展示,这些小虾外表晶莹剔透,活蹦乱跳。“再过一段时间,这些优质虾品就会被销售至各地。”黄云忠自豪地介绍,“好虾不怕没市场,这些还不够我们当地人买来吃呢。”

  养虾场的隔壁有一大片占地近10亩的水塘。据介绍,这片水塘将被打造成养虾场的产学研基地。“养虾场培育这个品种的虾苗时间较短,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虾苗存活率低、水质病菌多、成本高等问题。”黄云忠介绍。

  据悉,东莞驻地都镇工作队充分借助华南师范大学科技特派员提供的技术优势,将联合打造地都镇-华南师范大学产学研基地,计划于今年12月动工建设,明年6月份竣工投入使用,计划使用帮扶资金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涵盖健康养殖检测、养殖模式示范、科普教育宣传等功能,有力推动地都镇1.7万亩白对虾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地都镇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牵线搭台 助力小竹笋“破”出致富路

  下午五点,在揭东区埔田镇的竹笋基地内,记者看到郁郁葱葱的竹林中,一根根绿色的竹笋尖尖冒出来,充满生机。这些竹笋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当地人发家致富的钥匙。

  揭东打造以竹笋为主导产业的协同发展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在揭东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展厅,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竹笋食品。这些已经被制成预制菜的竹笋由不同配料研制而成,风味各不相同,口感鲜脆。

  2019年3月,揭东区竹笋产业园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经过多年发展,该产业园逐步建成了由省级龙头企业带动、50多家企业集聚、年竹笋加工量突破10万吨的竹笋生产基地。

  目前,该产业园共有7家实施主体企业。成立于2016年的揭阳市育秀实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公司每年生产竹笋果蔬罐头2万吨,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带动埔田当地农户种植竹笋面积6500亩以上。接下来,该公司打算开拓国内市场,而东莞也积极为这类优质企业牵线搭台。东莞市中堂镇、东莞日报社组团驻揭东区埔田镇工作队,对该镇竹笋产业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在东莞主流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在2023年东莞国际食品博览会以及镇街的莞揭农产品对接活动上,该公司特色产品也闪亮“现身”。

  驻埔田镇工作队队长卢锐新:“在产品研发这一块,我们工作队正好有仲恺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协助预制菜研发,所以今年农产品这一块的收益提高了许多。”

  一直以来,东莞以实际行动强化合作共赢理念,结合揭阳当地产业发展特点抛出“橄榄枝”,牵线搭桥,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扶,两地也将继续延续莞揭两地兄弟情,推动对口帮扶协作走深走实。